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坐落在國際歷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堯山風景區內,曾先后隸屬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4月劃轉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現為中國宇航協會理事單位、廣西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單位。辦學近40年來,學校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辦學、依托工業興學,致力于建設區域有鮮明特色、行業有重要影響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學校辦學實力較為雄厚。學校占地面積77122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布局合理,融山水人文為一體。校舍總建筑面積352060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239610平方米。固定總資產42977.99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365.21萬元。紙質圖書116萬余冊,數字資源2.5TB(無數據)。校園網絡系統完善,布設超過13500個信息點,全面覆蓋了教學區、辦公區和生活區。學校現設有管理學院、航空旅游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能源與建筑環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外語外貿系、傳媒與藝術設計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部、體育部、實踐教學部、人文素質與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來賓校區等17個教學單位。學校面向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4615人,長短期外國留學生近434人。
師資隊伍水平快速提升。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661人,高級職稱教師211人(含正高51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61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70%。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八桂名師1人、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桂林市“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稱號1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2人、廣西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人;2名教師入選“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計劃”; 有廣西高等學校自治區級教學團隊2個、廣西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1個。
學科專業建設特色鮮明。學校現有27個本科專業、26個高職高專專業,是廣西高校中工科專業比例最高的院校之一,也是廣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的院校。現有自治區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3個、自治區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擁有各類實驗室和實訓基地72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7個,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實驗室17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專項資金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10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專項資金基礎實驗室12個。近年來,學校獲得自治區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8項。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學校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廣西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科研項目、航天科技民用化項目開展科學研究,加強“團隊+學科+基地+項目”的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現有1個院士工作站、2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2個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培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學校科研項目立項379項(省級以上課題26項,獲批專利126項),其中“微型無人機在防災減災中的運用”項目的研究成果,成功運用到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賑災救災工作中,被評為廣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響力事件之首。
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學校是教育部“承擔數控技術及應用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任務院校”、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無人機生產基地無人機項目研發中心”和“國家減災中心無人機生產基地遙感遙測人才培養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學校通過實施“三大融合、三大工程、三大基地”建設,不斷拓展了人才培養的廣度和深度,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畢業生以理論基礎扎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好,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學校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曾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的就業工作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領導的認可和許多兄弟院校的認同。
文化傳承創新屢結碩果。“航天精神鑄魂,航天文化育人”為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接續實施了以“一書一景一回廊,一節一賽一講壇”為主要載體的航天文化進校園“六個一”工程,航天文化與大學文化在校園里相互激蕩形成了具有航天底蘊的校園文化,有力地促進了桂航學生在精神上成人,探索出了一條利用行業資源(航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航天路”,得到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少將和多名航天系統兩院院士的高度肯定。學校先后斬獲廣西高校校園文化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獎。
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學校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意大利、德國、芬蘭、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高校簽署了合作 協議,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廣泛開展了師生交流、學術合作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開辦了中美、中澳校際交流、學分互認教育項目;我校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 教育工作,是“廣西政府東盟國家留學生獎學金”的接受培養單位,年度來華留學生規模百人以上。
學校是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治區級國防教育基地,先后榮獲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桂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高校后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后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自治區森林校園、和諧校園等系列榮譽稱號,多次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航空報、中國航天報、廣西日報、新華網、人民網、廣西電視臺等主流新聞媒體深度報道,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當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正緊緊抓住全面振興廣西教育的歷史機遇,朝著建設區域有鮮明特色、行業有重要影響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將為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縱深推進、為廣西“兩個建成”奮斗目標的實現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數據截止至2017年5月)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空旅游學院概況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空旅游學院是以現代航空旅游服務類學科專業群為主體的教學單位,涵蓋現代民航運輸業、通用航空產業、旅游酒店業和商務秘書業的主要領域,具有較深厚的航空航天文化積淀和旅游服務品牌特色。
專業切合市場:堅持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設有酒店管理、商務英語(國際乘務,中泰合作)、商務英語(空中乘務,泰中合作)3個本科專業和航空服務、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文秘等4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特色明顯。
師資隊伍優質:堅持校內培養與校外引進并舉,現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職稱教師占45%,碩士、博士(含在讀)高學歷教師占80%,具有行業背景、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占60%。長期聘請國家旅游局、航空公司、高星級酒店等專家學者、行業高管和技術骨干為客座教授,師資隊伍力量雄厚。
教改成果豐碩:堅持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形成了以實踐教學體系為主線、以國際合作辦學為平臺、以人文素質教育為內涵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和“一年三短學期制”的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效果突出。
培養質量可靠:堅持畢業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相對接,為航空公司、國際郵輪、國際酒店、旅游行業、高鐵乘務等培養了高端技能人才,就業質量居同類高校前列,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2013-2015年,23人次在北京參加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錦標賽、桂林國際體育舞蹈大賽和廣西高校導游服務技能、中華茶藝、英語競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的優異成績,人才綜合素質優秀。
服務能力突出:堅持學習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與上海、深圳、廈門、杭州、三亞等區內外省市民航系統、通航公司、旅游行業、高星級酒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良好關系,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2013-2015年,完成規劃項目、地方行業標準30多項,發表理論研究成果60多篇,校企合作成效顯著。
國際交流廣泛:堅持合作交流與開放融合相結合,與泰國宣素那他皇家大學、川登喜皇家大學等高校開展國際乘務、空中乘務留學生教育,與國際航空公司、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國家會議中心等開展訂單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成績斐然。
行業培訓喜人:堅持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相對接,設立職業資格培訓鑒定站,開展中英文導游、高級秘書、高級禮賓師、茶藝師、客運服務員等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滿足行業要求,職業培訓質量上乘。
文化活動豐富:堅持文化傳承與實踐創新相結合,將現代航空旅游服務類專業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打造了“空乘之星”、“導游風采大賽”、“禮儀形象大賽”等航空旅游文化活動品牌,文化育人成果豐碩。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空旅游學院緊緊抓住全面振興廣西教育和加快現代旅游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廣西低空旅游產業發展研究基地和航天旅游發展研究所等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朝著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和旅游服務品牌的目標奮勇前進,為學校轉型提質發展和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縱深推進、為廣西“兩個建成”奮斗目標的實現和國家現代民航運輸業、通用航空產業和旅游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