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雷電是航空飛行的主要天敵,輕者會干擾飛機通信導航;重者,會引起飛機強烈顛簸、積冰,甚至會導致飛機失火而引發空難。據近20年來國外民航運輸機的飛行事故統計,因飛機進入雷暴區導致飛機失事占氣象事故的1/6。眼下又是一年春來早,那么在接下來的春夏之交,我們應該“化解雷擊之痛”呢?
冬春季節,飛機為何被雷擊?
一般說來,雷電是由于大氣層充電放電產生的結果。當充電到足夠高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從而放電,引發雷擊。雷擊也常常被認為是靜電放電。
我們知道,飛機的結構是含有導電材料,雷擊的發展是由云層到地面,飛機結構就會提供一個“短路”的導體,使飛機成了閃電路徑的一部分,繼而引發雷擊。
春季本不是雷擊多發季節,春季雷暴系統性不強,且事發突然,多為靜止鋒附近的雷暴,夜間云頂輻射降溫也會引起突發性雷暴;容易被人忽視,飛行機組往往防范和躲避不及時,或是不按規定使用雷達,冬春季也時有雷擊發生。
有時春季飛行遭雷擊很蹊蹺,即使穿過很淡的一塊云但也會被雷擊,據稱,這與大氣的純凈程度有很大關系。春季灰塵大,空氣臟,靜電積累多,電荷難以釋放,飛機就容易遭雷擊。本人在幾個月內,就發現6起翼尖小翼雷擊點。據公司有關部門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冬春季節雷擊報告也時有發生。
什么時候飛機容易遭雷擊?
經驗表明,飛機在云中,高度在10000ft到15000ft,遇到小雨和中度顛簸,和在0℃等溫線附近,在雷暴云體之間或雷暴四周容易遭到雷擊。
飛機哪些部位容易遭受雷擊?
飛機遭雷擊幾乎都在突出的部位:雷達罩、機身前端、發動機吊艙、機翼翼尖小翼、水平安定面和方向舵尖部、機翼機身整流罩等。
飛機與強大放電遭遇,會造成機械損傷,比如金屬蒙皮燒穿孔、非金屬結構雷達天線罩破裂;雷擊通過天線直接進入飛機內部造成損傷;另外,電磁場穿透蒙皮而間接地損壞機身或過熱燒傷,主要由于電氣線路累計靜電過多放不出去,使機身前部兩側和翼尖部最易遭雷擊。放電刷只能放掉飛機上的靜電,而不能達到預防閃電的功能,放電刷也經常被雷擊。
如何化解雷擊之痛
避免雷擊,是飛行員一個永恒的話題。避免雷擊要避免進入上述雷擊條件。因此,飛行前我們要加強準備,認真研究天氣預報和天氣實況,做好預想預防。飛行中,正確使用氣象雷達,提前判斷雷雨云的高度和范圍;發現天氣,堅持“八該一反對”,及時繞飛,避免在零度等溫線附近飛行。只要對天氣存有懷疑,就必須正確使用雷達,堅決避開雷達回波為鉤形、指形、圓點形和扇形的區域;盡快脫離零度等溫線附近的高度,保持顛簸速度。
避免雷擊,要防止吃“鍋烙”。就是別人發生的雷擊,由于接收飛機,檢查不細致,自己沒有發現,落地后被機務或是后來者發現了。這也要求我們檢查飛機要按照規定的路線和部位,認真細致檢查。尤其是飛機容易遭雷擊的突出部位。經驗告訴我們,機身前部平時檢查時易看到,一般不會帶“雷擊點”去飛行。但是翼尖小翼等離地面較高的部位,平時不易檢查發現,因此要注意翼尖小翼等較高部位的疑似放電灼傷。嚴格按照SOP,參照機務交流課的經驗,重點檢查容易雷擊的部位。只要發現疑似點,寧可錯殺,絕不放過。
避免雷擊,請有關部門要認真檢查飛機,把好放飛關,功夫下在放飛前。關口前移,不把問題飛機交給飛行員,堅決不帶疑問上天。對所有執管飛機認真普查,及時維修處理陳舊性雷擊灼傷,避免讓飛行員吃“鍋烙”,帶雷擊點飛行。冬春季節,空氣污染大,顆粒含量高,應及時清洗飛機,讓飛機干干凈凈,減少飛機和“臟空氣的摩擦阻力”,從而減少靜電的積累。
避免雷擊,我們呼吁局方和公司對飛行員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廣大飛行員的安全意識和規章意識,提高飛行員防雷擊的知識和認知能力;氣象部門加大對危險天氣的預報,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來幫助飛行員免受雷擊之痛。同時,也呼吁對雷擊重新定位和認識,可以參考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只要是飛行員不是主觀上去遭遇雷擊,就應該相對減輕對飛行員的處罰,減輕飛行員的心理壓力,輕輕松松去飛行,進一步提高飛行員的處置能力和處境意識,對于預防雷擊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