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自1999年中央政府做出擴招決策后,高等院校的數量和在校生數量迅速增加。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已經發展到1792所,在校本、專科學生數量達到1562萬人,研究生97.9萬人。
從1998到2006 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數從108萬增至546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9.8 %上升到22%;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與1993年相比,本、專科學生增加了5倍,研究生增加了8倍。
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迅速擴大,就業難度日益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直接后果是工資難以增長。依據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2005 年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的畢業生起薪平均月收入為1588元,僅比2003年的1551元增加37元,其中專科畢業生為1333元,本科畢業生為1549元。
與此相對照,農民工工資水平迅速上升,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的調查,2006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平均工資為1226元/月,比2005年增加181元,增長17.3%。
農民工和大學生工資水平差距快速縮小并開始趨同。我國大學生數量真過剩了嗎?我國目前擁有大學適齡青年1.2億之多,雖然從毛入學率看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大多數的適齡青年仍然被拒之在高等院校大門之外,大學生招生數量遠遠并不能滿足需要。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簡單說來,就是大學生教育體系與勞動力市場之間存在嚴重脫節。自1990年代中期時候以來,我國勞動力市場化改革進程不斷加快,經過10年多的發展,市場已經在我國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但大學生供給體系改革嚴重滯后,大學教育的計劃經濟特征明顯,高等教育層次單一,課程內容和設置僵化,與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相比,高等學校提供的畢業生同質性強、就業能力差,反映在就業市場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流大學、二流大學甚至三流大學的畢業生,都在爭搶同樣乃至同一個就業崗位。最近幾年的公務員招考人滿為患,有些崗位經常是一個就業機會被數千人爭搶;相反,一些跨國公司需求大量經營管理和技能人才,因中國本土難以招募到合格人才而不得不花更高的代價從海外雇傭。
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確實給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并沒有帶來同樣多的就業機會,高等教育需要發展,但更需要健康發展。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